2007年7月22日 星期日

壘包推進效率的思考與量化(四)- 投手篇

評估投手能力的方式有很多,但應該沒人否認,死都不讓對手得分的,才是一個真正"有用"的好投手。^^ 以棒球的本質來看,投、打原本就是互為刀俎魚肉,所以一般打者該有的統計數據,投手方面常常也不會缺席。比如"上壘率"與"被上壘率","長打率"與"被長打率",以及本文想談的,"推進率"與"被推進率"。

一位投手要減少打擊者上壘的機會,傳統派或理論派的大概就是讓你打不到。天生腦後有反骨,或者喜歡挑戰 stat-head 的,則是傾向於讓你打不好。無論是打不到還是打不好,至少我們可以這樣說,投手的被上壘率是看似比較容易計算,或者單憑看球的實際印象,就分出個上下高低來的。

讓打者打不到球的具體成效,理所當然的就是三振。不但如此,三振還可以令壘上的打者動彈不得。也難怪包括傳統學派那麼多人對 SO SO/9 這般著迷。

此外,在大多數的 stat-head 專家認為,投手對於被打進場內的球是沒有控制力的。換句話說,一顆95mile往右打者小腿急速下沉的 sinker,和另一顆又直又呆、location 也不怎麼樣的四縫線直球,被打到場內形成安打的機率是完全等同的。如果前者老是被打成軟弱的滾地球形成雙殺,那也一定是運氣的成份使然。

既然三不五時經常聽人提起,運氣和誤判,同樣是棒球比賽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,所以我們也只得習慣,像阿民這種 consistency 特高,經常拿勝投,然後被一些 projection rank 歸類為二三流角色的奇特現象了。

牢騷發完,還是拉回到投手"被推進率"的話題。^^! 一位投手的天職,既然是要想盡辦法不讓對手得分,那麼,阻止壘上的跑者前進,至少是和"不讓對手上壘"同樣重要,或者是更加重要的。就這方面來講,如果這位投手本身就擁有高三振率,當然是一個很大的優勢。其次,過於緩慢的投球節奏,過多的變化球比率,或者其它容易被識破的 mechanics 及習慣動作,都會給予壘上的跑者有可趁之機。

最近阿民風潮帶給大家的一個通識就是,"雙殺"不僅是投手最好的朋友,而且還是可以藉由投手球路的特性、進壘點的選擇,和野手的站位策略刻意"量產製作"的。^^

另外,包括投補對打者/跑者近況的掌握,雙方教練團賽前策略與場上調度,甚至野手當天的防守狀況,在在都是影響到壘包推進效率的相關變數。

職是之故,想當然爾地,只要樣本數達到一個階段之後,我們似乎也可以循著打者的模式,將每位投手的被上壘數除以他所面對的打席,來算出他的被上壘率 (OBP)。或者將他的總自責分除以他的被上壘數,以得到他的被推進率(ROB)。兩者相乘,約略等於他的自責分率(ERA)。但問題是,這種數據能相當程度地代表投手本身的好壞嗎?

這裡我們先不談目前的自責分(ER)這種計算方式,對於投手是否公平,而將思考角度拉遠一點來看:

想像你是一位初初接觸棒球這項運動的朋友,第一眼看到某個壘上無人,球賽正在進行的那時片刻,你會有什麼直觀想法呢? 一位小朋友說的或許最具禪意:「場上九個人聯合起來在"欺負 "一個人」 ^^!!

換成成人世界的說法,則是這樣的:當壘包上累積的人數愈來愈多,情況愈形緊張,也就是比賽逐漸刺激好看的時候。因為天平已經慢慢在向攻擊這一方傾斜,守方野手的忙碌及互動程度,一般來講是和觀眾的腎上腺素分泌量成正比的。

正因為防止對方得方這種事,在絕大多數的場合,是得靠兩人以上的小組合作方能完成的,這使得我們在計算投手的被"上壘率"和被"推進率"時遇上了很大的麻煩,而以後者尤甚。如果說,一個投手對於"被上壘"的掌握程度,舉個例,能到八九成,兩麼在個人的看法,被推進的部份,或許他頂多只須負責七成,maybe 在某些特殊的情況,根本和他一點關係也沒有

最後再談到投手自責分的部份。個人也同意,ERA 是一種衡量投手最直觀、最易理解,也不失有效的統計量。但有多少人會認為目前採用的自責分認定標準是公平的呢 ? 除了我們經常聽到有人抱怨,後援投手把前面投手留下的跑者通通送回家,自己的 ERA 卻始終維持得漂漂亮亮。或者是打者敲了一支兩分HR,投手的自責分率還是 0,只因為前面的跑者是原本該第三個出局,卻因野手失誤而上壘的。凡此種種,都說明投手的失分計算方式難度之高,令我們不禁懷疑,是否有必要檢討一下現今棒球規則及 stats 的地步了呢?

因此,光從 ERA 這個面來認定投手好壞,是一個不失簡明,但有時顯得太過粗糙的方法。對專門負責球賽後段少量局數的牛棚來說,尤其如此。嚴格講,既然失分是由"上壘"和"推進"所構成的,或許我們應該將每它一分為二,每一個失分,被上壘的負責一半,導致回壘的負責另一半,該負責的人也不一定非得投手。這樣所得到的自責分率,或許會比現今採用的更加準確和有用一些。如此一來,當我們在計算投手"被推進率"的時候,也就可以稍稍 "理直氣壯" 一點了 ^^

2 則留言:

楊大寶 提到...

三振的簡稱不是SO,是K。
SO指的是完封。

Forte Lin 提到...

好意見!! 立刻改進^^